上海的花旗银行,把这笔钱取出来!” 南京方面在三月份开放外币市场,法币对美元瞬间从20比1暴涨到2020比1,而且这个数字还一直在上升,如今已经到了3000法币才能兑换1美元。陈强捐助给南开大学的十万美元,换成法币的话就是三亿法币,再多建几所南开都没有问题。 有了这笔钱,张伯苓瞬间就硬气了,南开大学可以建好的教学楼,可以建图书馆,可以建宿舍,可以修缮操场,可以建实验室,可以购进各种实验器材,甚至未来几年的办公经费都很富裕,可以说南开大学的前途一片光明。 …… 张伯苓从上海返回后,又去了北平,约清华大学的梅校长吃饭。 北平全聚德,清华大学的梅校长和黄教授,正在包间内等待着张伯苓的到来。 清华大学的梅校长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自从1931年便担任清华大学的校长,抗战时期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务委员会主席,与张伯苓也算是共患难,两人交情深厚。 那位黄教授是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回国后曾在南开大学任教,还担任过南开大学的秘书长,有着清华和南开的双重背景。西南联合大学时期,曾经增设了一个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便是由这位黄教授担任师范学院的校长。抗战刚胜利的时候还临时担任过四个月的天津市教育局局长,离职后打算继续教书,他正巧在北平等着三所大学复校,所以今天被张伯苓叫来作陪。 趁着张伯苓还没来,梅校长和黄教授闲聊起来。 “黄教授,你知道张校长请我,究竟所为何事?”梅校长开口问道。 “请你来全聚德,肯定是重要事情,不过可是便宜了我,今天有口服了,有日子没有吃到全聚德的鸭子了!”黄教授开口说道。 “重要事情?”梅校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问道“该不会是南开重建遇到困难了吧?” “十有八九就是此事。”黄教授接着说道“教育部给的重建经费本来就不足,钱还拖延了三个月才到位,现如今物价飞涨,各种材料也都比三个月前贵许多,教育部给南开的重建经费,肯定不够用了。张校长或许是找你讨钱来了。” “哎……其实清华大学这边,经费也是捉襟见肘啊!”梅校长一脸无奈的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张校长开口讨钱,总不能直接拒绝了吧!”黄教授开口问道。 “南开的情况比清华更艰难,清华的校舍好歹都在,但是南开的校舍基本上都被日本人炸毁了,张校长那边更需要钱,我们三所学校曾经患难与共,就冲这份交情,我们清华也得挤出一些经费支援南开!”梅校长开口说道。 “那清华大学的重建工作怕是会受到影响吧?”黄教授开口问。 “无妨,实在不行的话,我可以动用庚子赔款基金。”梅校长回答道。 清华大学是用美国人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修建的,当时还设立了一个庚子赔款基金,清华大学的日常运作也全靠这个庚子赔款基金支撑,这个基金大部分以法币存在国内银行,小部分以美金存在美国银行,存在国内的部分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变成了废纸,而存在美国的部分,后来用于建设宝岛的那个清华大学。 此时,张伯苓敲门进来。 “抱歉,梅校长,黄教授,我来完了,要你们久等了。”张伯苓笑着说道。 “校长,是我馋这一口全聚德,所以早来了。”黄教授乐呵呵的说。他曾经在南开大学任教,所以直接称呼张伯苓为“校长”。 三人分宾主落座后,厨子推着烤鸭走进来,片好了端上桌,三人吃的差不多了,梅校长这才开口问道“伯苓兄,你这次找我,不止所谓何事?” “月涵(梅校长表字),我这次找你,是为了三校复校之事而来。不知道教育部拨给大学的复校经费,可还充足?”张伯苓开口到。 “我们的经费还勉强够用。”梅校长开口答道。 实际上清华的经费也很紧张,但梅校长却担心,如果自己说清华也没钱的话,张伯苓便不好意思开口要钱了,梅校长也是想要帮助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