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真相大白(1 / 2)

《清明上河图史记》第十集:真相大白

北宋仁宗年间,汴京城里看似依旧繁华热闹,可在那看不见的暗处,阴谋与算计正围绕着画师张择端悄然展开。

此前,蔡京因张择端拒绝为自己作画而怀恨在心,便诬陷他与反贼有勾结,妄图将这位才华横溢却又刚正不阿的画师置于死地。这一诬陷,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汴京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张择端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他陷入了众人质疑的目光中,作画的心思也被这无端的灾祸搅得七零八落。

但张择端并未就此慌乱,他深知自己的清白,也坚信邪不压正。在这艰难时刻,平日里与他交好的朋友们纷纷伸出了援手。

好友李四,是个在汴京城里人脉颇广的书生,听闻此事后,二话不说便开始四处打听消息。他穿梭于大街小巷,拜访那些平日里与官府有些往来的熟人,希望能从他们口中探出些有用的线索。

还有王五,是个做小本生意的实在人,虽然没什么大权势,可为人热心肠。他发动了身边所有做买卖的伙伴,让大家留意近期城里有没有什么可疑之人在散播关于张择端的谣言,或者是与蔡京手下有勾结的迹象。

而画师赵六,更是凭借自己在画坛的关系,找到了几位曾在蔡京府上作画的同行,旁敲侧击地询问蔡京近期的举动以及是否有什么异常的安排。

经过多日的辛苦探寻,终于有了眉目。原来,蔡京为了让诬陷看起来逼真,买通了一个街头混混,让他伪装成反贼同党,故意在与张择端有过接触的地方出没,还编造了一些子虚乌有的对话,企图以此坐实张择端的罪名。

张择端的朋友们找到了那个混混,起初混混还嘴硬,不肯吐露实情。但在众人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及隐隐透露的威胁下,混混害怕自己若再继续隐瞒,日后被蔡京彻底抛弃,落得个更惨的下场,便一五一十地将蔡京如何指使他的经过全都说了出来。

不仅如此,他们还找到了一位曾在蔡京府上做事的小厮,小厮因为看不惯蔡京的阴险行径,早就想找机会揭露他了。小厮证实,自己曾亲耳听到蔡京与手下密谋如何诬陷张择端,还看到了一些往来的书信,上面清楚地写着他们编造的所谓“证据”和计划。

张择端将这些来之不易的证据整理好,带着朋友们的支持与期望,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官府。

官府的大堂上,气氛严肃而紧张。张择端手捧着证据,神色坦然却又带着几分激愤,向官员们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官员们接过证据,仔细查看,那混混的口供、小厮的证词以及那些书信,一样样都摆在眼前,容不得丝毫辩驳。

于是,官府即刻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差役们先是按照线索找到了混混提到的那些伪造现场的地点,经过勘查,发现诸多破绽,根本就是人为刻意为之。而后又顺着小厮提供的信息,找到了蔡京手下一些参与此事的人,起初他们还想狡辩,可在证据面前,一个个都低下了头,承认了罪行。

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张择端的清白终于得到了证实。

消息传开,整个汴京城里都沸腾了。百姓们纷纷为张择端感到高兴,称赞他的正直和勇敢,也对蔡京的卑鄙行径嗤之以鼻。曾经那些因谣言而对张择端有所误解的人,此刻都满怀愧疚地前来向他道歉,而更多的人则是对他越发地尊敬和爱戴。

画坛里,同行们更是对张择端钦佩有加,以他为榜样,宣扬着在权势面前也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和操守。一时间,张择端的名字在汴京城里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口中正义的象征。

而他正在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也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原本就知晓张择端绘画才华的人,此刻对这幅还未完成的作品更是充满了期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