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困境与坚持(1 / 2)

《清明上河图史记》第五集:困境与坚持

北宋仁宗年间,汴京城里一如既往地热闹喧嚣,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商贩的吆喝声、车马的辘辘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座繁华都市独有的乐章。然而,在这繁华背后的某个角落,画师张择端却正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

张择端所租住的那间小屋,位于汴京一处略显偏僻的胡同里。屋子狭小昏暗,仅有的一扇小窗透进来些许微弱的光线,勉强能照亮屋内简陋的陈设。一张破旧的木桌,几把歪歪扭扭的凳子,还有角落里那张勉强能称之为床的木板榻,便是他的全部家当。

此刻,张择端正坐在桌前,对着那张已经画了一部分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发愁。原本雪白的画纸,如今已被他反复勾勒涂抹,上面呈现出了汴京郊外的些许轮廓,可想要继续完成这幅鸿篇巨制,谈何容易。绘画用的颜料已所剩无几,优质的画笔也因为长时间的使用磨损得厉害,而购买这些绘画工具,都需要不菲的钱财,可如今,他囊中羞涩,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快成问题了。

前些日子,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买些米面粮油,他已经把自己珍藏的几幅平日里用来练手的画作低价卖给了街边的书画铺子。可那点钱,也只是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根本支撑不了多久。张择端知道,若是再不想办法,恐怕连这栖身之所都要保不住了,更别谈继续创作《清明上河图》了。

无奈之下,张择端只能放下心中的傲气,去寻找一些能挣钱的活计。听闻汴京城里的一些商家为了招揽生意,愿意花钱请画师绘制广告画,张择端便硬着头皮,一家一家地去询问。

这天,他来到了一家绸缎庄前。那绸缎庄的掌柜是个精明的中年人,看到张择端一身朴素却透着儒雅气质,便问他来意。张择端恭敬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擅长绘画,希望能为店铺绘制广告画来赚取些报酬。掌柜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心里想着正好店里也需要新的招牌画来吸引顾客,便让张择端当场画一幅看看。

张择端也不含糊,他找来了纸笔,略一思索,便开始动笔。只见他的画笔在纸上灵动地飞舞着,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绸缎展示图便跃然纸上。那绸缎的质地仿佛透过画纸都能触摸得到,色泽更是鲜亮夺目,引得周围路过的行人都纷纷围过来观看,不住地称赞。

掌柜见此情形,心中大喜,当下便决定聘用张择端,让他为店铺绘制几幅不同风格的广告画,并且约定好了报酬的数目。张择端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连连感谢掌柜。

从那之后,张择端每天除了抽出时间继续构思和绘制《清明上河图》,其余的时间便都奔波于各个商家之间,为他们绘制广告画。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家店铺,画好几幅画,累得他回到家后,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可即便如此,每当夜深人静,他坐在那昏黄的灯光下,看着那尚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心中的热情便再次被点燃。他知道,眼前的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这幅凝聚了他心血与梦想的作品,将来一定会震惊世人,成为传世之作。

而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张择端的朋友们也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予了他许多支持和帮助。

他的好友李生,是汴京城里一个家境还算殷实的书生,平日里也喜好书画。得知张择端的困境后,李生时常会带着一些米面粮油和笔墨纸砚来看望他。

这天,李生又如往常一样来到了张择端的住处。一进门,看到张择端那疲惫却又坚定的神情,心中不免一阵酸楚。

“择端兄,你这又是何苦呢,为了这幅画,把自己折腾成这样。”李生一边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桌上,一边说道。

张择端笑了笑,拍了拍李生的肩膀说:“李生啊,你不懂,我这心里头就像着了魔一样,这幅《清明上河图》我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