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留守河阳,周氏的消息显然有误。
而杀了羊,自然要补充,周氏今天就是来买羊的。
“广成驹,已生百五十日,皆能自活,不复籍乳,速来瞧瞧。”墟市之中,一满面虹髯的大汉用力叫着。
大汉身后闲坐着数人,有两辆大车,车上堆着干草。
干草堆中,隐隐露出弓梢和刀柄。走过路过之人却熟视无睹,这年头出门做买卖,不带弓和刀能行?太正常了。
周氏停下了脚步,看着被栅栏围着的牲畜,开口问道:“羔羊怎么卖?”
“二百钱一只。"大汉见得有生意上门,喜上眉梢,连声说道。
“能活?”
“放心。"大汉拍着胸脯,大声道:“凡驹、犊,皆已长百五十日,羊羔长六十日,无需食乳,买回去随便养。”
“太贵了。"周氏摇了摇头。
这还贵?"大汉急道:“襄城公主庄上的驹犊羔羊,皆是汝南名种。看看这羔羊,生下来吃的乳就好,长得个头也大,买回去甚至可以当种羊养。”
“贵了,一百五十钱,我买两只。你在别处也卖不出去,只能在洛南、襄城售卖。”周氏还价道。
大汉犹豫了下。
他们后半夜就来了,到现在一头牲畜都没卖出去。很多人只看不买,让人心生烦躁。这妇人却要买两只,可见颇有家资。
而且,人家说得也没错。
你跑去别的地方,真不一定能卖得掉。
首先人家没钱,其次那些民户多依附坞堡、庄园,没那么多自由,很多事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大一点的庄园往往“闭门成市”,自己有各色工匠,打制各类用品,生活中大部分必需品都可以庄园内部完成交易。
实在没有的,邻近坞堡、庄园之间还可以互通有无。
这些庄园之间要么是姻亲,要么是多年验证下来可以信任的盟友,早就习惯了互帮互助。
虽说牲畜是紧俏货,哪个庄园都缺,但小本经营的他们却未必能敲开那些庄园的大门——或许襄城公主可以,但他们真的不行,也害怕被人黑吃黑。
洛南诸县、襄城七县就不一样了。
这些地方存在大量不依附任何坞堡、庄园的百姓,尤其是银枪军及府兵家庭,还比较有钱,因此给了他们贩运牟利的机会。
“一百五十钱太少了,至少一百九。”大汉说道。
周氏摇了摇头,道:“一百五。”
“一百八十五,不能再少了。”大汉又道。
“一百六,不能再多了。”周氏气定神闲地还价。
同时,她的眼睛还在大牲畜身上扫来扫去。
家中耕田的犍牛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本就有点老了,还受过伤,这两年她一直琢磨着买头新的牛回来。
但上好的耕牛要三千多钱,太贵了,没必要。不如买头小牛犊子,回去请人帮着驯一驯,慢慢顶替老牛的位置。
“还要买牛?”大汉一直盯着周氏,见她往牛犊子那边看,顿时有些惊讶,道:“这牛是正月生的,已长三百日,可做种牛,却不便宜。”
腊月、正月出生的驹、犊、羔,向来被人看重——有没有科学道理不知道,反正价钱就是贵,甚至经常被人当做种马、种牛、种羊来养。
旁边路过一人,听得大汉之话,顿时笑了,道:“你这蠢汉,不识得季家娘子耶?上月有辅兵自河阳返归,捎回来数匹绢,此乃银枪军季什长斩首之酬。”
大汉一听,肃然起敬,道:“原来是太白帐下军校家眷,失敬了。”
“你亦听闻太白?”路人问道。
“你这老翁,怎瞧不起人?”大汉怒道:“当年我欲投银枪军,奈何人家嫌我匪气太重,不收。不然的话,这会已是官人,何至于辛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