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没有理会叫嚣的言官,而是直接朝兵部尚书问道“爱卿,若是大宋趁机袭击,你有何应对之法?”
一听到这话,兵部尚书便傻眼了,他也就是闪出念头,直接提醒而已,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
而且大宋海军如此强悍,而大明海疆又这边广阔,谁知道大宋会从哪里袭击,一时间兵部尚书难以答复。
“陛下,咱大明海疆广阔,难以预料宋军袭击方向,为今之计,只能是令所有军队严阵以待,一旦有迹象,务必要及时支援。”想了一会儿后,兵部尚书这才说道。
对于这样的对策,万历显然很不满意,脸色一直都紧绷着,不过却也没辙,眼下的局势很被动,只能是按照采取这样的保守措施来。
到了最后,万历也只能命锦衣卫出动,探去大宋那边的情报,看看有没有什么进攻的迹象了。
至于北部来袭的努尔哈赤,便是如沈一贯所说的,从周边的军队里进行抽调,同时户部也要进行拨款,工部那边相应的武器。
转眼间,大明各个部门都开始运转起来,别看万历平日里没有上朝,不过部门里边的运转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这种大战役牵扯到的利益很大,各个部门的人自然闻到了腥味,能够从中弄到多少,那就是各凭本事了。
大明王朝的制度到了万历这个时候,早就已经积弊已久,往往这种大战役,甚至是一些大灾难,都是各部门人员获取利益的渠道。
也就是因为这个,才会有那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言了,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自然是整个王朝几百年下来沉积的,毕竟冰封一尺,非一日之寒。
大明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南下路上的努尔哈赤,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外,大战役之前,自然是各种粮草以及军队的调动。
而且在过来之前,努尔哈赤便对大明北部范围内的所有军队都大致了解过,即便所有军队都过来支援,他也不惧,毕竟这里边战斗力最强悍的,还是大明边军。